新闻详情 news

谣言来了,企业该如何应对?

编辑:发现品牌 2018-11-14
谣言的力量有多强?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向广大媒体表示“娃哈哈最大的困难是网络谣言。”

作为我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娃哈哈的价值是最高,如此高位,竞争对手当然不少,但是宗庆后却选择把谣言伤害放在第一位,可见造成的损失不少。

谣言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可能只是更换了一个品牌产品,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产品销量下滑,企业形象受损,甚至可能面临倒闭风险的巨大危机。
除娃哈哈之外,很多企业也面临过谣言危机,这些企业当中有像娃哈哈集团一样幸免于难的,也有遭受谣言打击后一蹶不振失去市场的。
2010年香港《壹周报》报道称,霸王多款产品经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致癌物质。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和网站相继报道,消息迅速传播,并引发产品市场低迷、股价下跌等连锁反应。
在事件发生之后,霸王集团迅速做出回应,通过产品检测以证清白,并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控告《壹周报》的诉讼,尽管最后上诉获得成功,但这一场官司整整打了6年。6年里,霸王集团损失十几个亿,也失去了原本的市场,再难现往日辉煌。
虽然谣言是虚假的,但是很少有消费者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探究真相,现在市场上同类型、可代替的产品很多,消费者的更换成本也不高。但对于企业,特别是那些产品可代替性强的企业来说,遭受一场谣言的打击后果必然是惨重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谣言及其影响,在面对谣言的时候也应迅速作出回应并探寻解决之道。
应对流言,先表态度
很多企业在面对无稽流言时,第一反应是否认,按理说这个做法也并无不妥,但是流言满天飞的时候否认,有时也无济于事,反而会引发事件进一步发酵,这个时候制止事件进一步恶化,才是企业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1993年百事可乐面临过一场谣言危机,西雅图一家电台报道说一对夫妇在一罐百事可乐中标发现了一支注射器,随后一位妇女也声称出现了类似事件,相关监管部门随之介入,地方事件迅速蔓延成为全国性事件,这对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百事可乐公司积极回应媒体,保持公开坦诚的态度,并保持向公众反映事实情况,组织事件调查小组;集中信息传播渠道,把事件调查进展和澄清进行持续公布,让公众能了解到最新消息;允许记者参观产品生产线,公开产品生产过程,排除生产线上产品被破坏的可能。时间过了一周,真相水落石出,事件也终于平息。
在谣言危机发生之后,百事可乐并未一昧否认,而是采取公开坦白的态度,并集中新闻传播渠道,不断向公众报道事件最新进展,以进行事件澄清。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途径,通过媒体报道,公众能切身的参与到事件当中去,和企业一起寻求事件结果,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和客户才能在谣言当中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重获客户信任。
控制谣言导向,联合一切力量辟谣
企业处于谣言漩涡当中,就拥有了话语权,如果处理得当也能够化劣势为优势。

今年四月初,星巴克就陷入了一场“致癌风波”,一个自媒体最先发表了一篇带有“星巴克致癌”、“美国加州法院审判星巴克”等字眼的文章,由于涉及法院,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由此引发了消费者的大量关注,很多“蹭热度”的媒体也相继进行了转发和报道,星巴克致癌的话题迅速刷屏。

对此虚假谣言,星巴克第一时间进行了举报,并邀请权威医学专家进行辟谣。同时,星巴克给媒体们发布事件相关公告,并附上针对加州法院宣判作出回应的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的相关公告(公告涉及的品牌不止是星巴克,而是咖啡行业中的所有品牌),这个举措让业内其他品牌也牵扯其中,之后各大咖啡品牌纷纷联合媒体及权威专家为咖啡行业共同发声,事件最后顺便向群众科普了一波咖啡知识,算是营销了一把。
星巴克的这场辟谣行动在第一时间掌控了流言的导向,集结了一切可用的力量,避免了单打独斗,且这一波操作下来,仅仅花费了一天时间,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可圈可点,还给了网络谣言一次漂亮的反击。
谣言猛如虎,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难免会遇到流言蜚语,如此,培养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能力,提出谣言应对措施就成了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议题。
首页
|
直播
|
栏目
|
大盘
|
股票
|
财经
|
理财